Skip to main content
头部广告图片
  主页 > 亚冠

香港故事|从黄河到香江,“展”望中华青铜文明之光

2024-04-28 浏览:

04:59

新华社香港4月28日电:从黄河到湘江,“展览”看中国青铜文明之光

新华社记者楚萌萌

“木有其根,水有其源”。 每走一步,秦慧花都感觉自己离“根”、“源头”越来越近。

安阳殷墟、郑州商城、洛阳二里头……在五天的考察中,她看到了中华古代文明的灿烂遗存,心里充满了兴奋。 如何把心中的涟漪从黄河蔓延到湘江?

那是去年四月的事。 作为香港历史博物馆二级助理馆长,覃惠华和同事们正在筹划香港首个中国通史系列展览,并走访了河南多地。

一年后,在香港与河南的合作下,来自河南8市15家文博机构的150多组文物齐聚香港历史博物馆的《天地——河南夏商朝》周代文明展”。 仿佛穿越时空,讲述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。

4月24日,观众参观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的“天地之间——河南夏商周文明展”。新华社记者朱伟拍摄中原

几千年前,河南新密新寨遗址附近,夏朝工匠在制作陶罐时模仿猪头的形状,制作出圆头、小翘耳、翘鼻等造型。 出土时盖上方的把手已缺失,后人推测其形似野猪的鬃毛。

如今,这件陶制猪头盖在展示柜中以45度的“侧脸”面向香港观众,立体地展示了古人集美学与实用于一体的智慧。

“从文物的设计到城市的布局,一切都体现了几千年前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。” 秦惠华表示,只有亲眼所见,才能体会那种震撼。 她希望此次展览能够给更多人带来沉浸式的体验。 环境体验。

要讲述中国的历史,就要从夏商周说起。 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徐晓梅表示,之所以关注河南,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都在河南建都,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
得知这个想法后,河南文博人员欣然支持。 “我们一直非常重视通过文物交流讲述中华文明故事。”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表示,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体现了中华文化主线,相关文物在中外文化交融的香港能够绽放出独特的光芒。 魅力。

策划、研究、产品选材,一年的紧密合作为展览注入了匠心:展览兼具学术性和教育性,部分内容特指香港中学历史教科书; 入选文物涉及多个机构,各单位为展览创作倾尽全力。 在安排好赴港行程,克服灯光、场地等困难后,河南队还首次与巨大的春秋九鼎、八桂九歌合影,丰富了图片信息。 ..

最终鉴定出150多组文物,包括青铜器、玉器、陶器、骨器、卜骨等,其中80%以上首次在香港展出。 其中2000年后新出土的44件,有几件来自郑州商城书院街商代贵族墓地,入选“202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之一。

4月24日,观众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参观“天地之间——河南夏商周文明展”。新华社记者朱伟摄

战国时期的青铜戟,由一矛和两矛组成,前刃锋利; 铭文“平野君城戟”宣告了主人的名字,让人想起这位楚国贵族上阵杀敌时的英姿。

如今,这套新柴葛岭楚墓出土的兵器,靠着细细的支撑,悬挂在陈列柜中。 聚光灯的影子投射在后面板上,气势十足,仿佛下一秒就会用利刃劈来。

“办展览首要考虑的是稳定性,要保证文物的安全。” 香港特区政府文物修复办公室一级助理馆长黄润照说。 “第二个考虑因素是显示效果。 观众最好忽略支架的存在,而专注于展品本身。 “在展示方案上,香港和河南也进行了深入讨论。

今年3月,在省文物局的协调下,上届展览结束的文物陆续运至河南博物院,等待运往香港。 与此同时,黄润照和同事们抵达河南。 在三天半的交接期间,他们与河南专家一起,密集有序地清点、记录每件文物的各种特征。

那是黄润照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的青铜器。 在这个文化遗产大省,他从河南的同事那里学到了许多传统和创新的修复技术。 例如,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解读古代青铜铸造技术,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为了安全运输这批体型大、年代久远的文物,策展团队专门定制了一批包装箱,并与物流公司反复检查每一个环节。 直径66厘米的春秋太子武丁,其盖子被专家一致评定为不适合航空运输,只能“忍痛拆开”。

从黄河到湘江,来自中原的文物在南方多变的天气中被精心放置、持续监测。 “从湿度来说,青铜器的湿度要控制在40%以下,骨头的湿度要在50%以上……”黄润照一一数了数。

4月24日,香港特区政府文物修复办公室一级助理馆长黄润照接受采访。新华社记者朱伟摄“新华社”

商王后妃身上有很多“可爱又威武”的物品:用作酒器的圈足高脚杯,一端是虎头,另一端是猫头鹰头; 一种盛放调味品的三脚架,形状为三维鸟形,有钩嘴和长尾。 三脚架...

妇好墓出土文物陈列柜旁,一幅电子漫画介绍了这位传奇女性的多重身份:勇敢的将军、主持祭祀的政治家、掌管宫务的皇后。

为了深入浅出地剖析那段遥远的历史,策展团队运用多媒体手段,设计了丰富有趣的互动装置:展厅入口处播放了一部总结夏商周历史的短片。 ; 在几块商代卜骨旁边,有一个亲自参与占卜仪式的游戏; 精心设计的灯箱墙,展示了30多种青铜器的名称和用途……

与中原文物相伴的,是中国的正声。 在历史博物馆报告厅,河南博物院中国古乐团的演员们身着传统服装,演奏修复的口簧、陶埙、特编、鼓等古代乐器,带来了殷商祭祀歌曲、古乐等。出自《诗经》、《中州古曲》等古韵。

4月24日,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徐晓梅接受采访。 新华社记者 朱伟 摄 展会首20天吸引了3.9万人次参观。 展览期间4月3日至7月8日,香港和河南两地还将举办学术讲座、手工艺工作坊等社会教育活动,并组织香港中学历史教师代表来河南考察。

作为特区政府中华文化推广办公室成立后的首个活动,中国通史系列展览将持续五年,为香港社会带来系统全面的“历史课” 。

展览中,一件西周饕餮纹鼎异常地保留了鼎上贴的旧标签。 原来,标签本身也是历史,承载着抗战时期爱国志士南迁文物的故事。

“展示的不仅是中国古老的历史,更是中华几千年世代相传的文明遗产。” 徐小梅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