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头部广告图片
  主页 > 中超

【0325】《皮尔斯:论符号》读后

2024-04-22 浏览:

《皮尔士:论符号》是皮尔士(1839-1914)符号学的第一本中文译本,于2014年出版。全书由两部分组成:前半部分是皮尔士的符号理论,后半部分是利斯卡对皮尔士符号学的介绍。 。 主要内容有:

1、符号的构成

世界上有两位重要的符号学家:一位是瑞士的索绪尔(1857-1913),一位是美国的皮尔斯(1839-1914)。 他们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时代。 索绪尔从语言学出发,以二元论思维为基础,提出了四对著名的概念:能指/所指、语言/言语、共时/历时、组合/聚合,成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。 。

皮尔士将逻辑或世界构建为三维的。 他认为“三点”是一个总原则问题。 三维方法是他看待符号的基本方式。 他把符号分解为表征、对象和解释三部分,每个符号与其对象和解释之间是三元关系。 然后,将每一部分分成三份——

表示分为三部分:定性符号、单一符号、类型符号;

对象也分为三类:图像、指示、调节;

讲解项目分为三类:成赋、慎赋、论赋;

这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系统。 让我们首先了解符号的三部分结构:表征、对象和解释。

皮尔士对符号有不同的定义,或者说,他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反复定义符号:我把符号定义为任何一方面由物体决定、另一方面在人们头脑中的事物。 想法是在心里决定的; 对于心灵来说,符号是可以替代另一事物的东西; 符号是一种表达,承载着心灵的解释; 等等。

一个符号要成为一个符号,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:

首先,符号是一种表示形式,必须具有某些特征,使我们能够将其与其他对象区分开来。 也就是说,符号必须拥有某种与其意义无关的物质性,皮尔士称之为符号的“物质品质”。 例如,一个印刷符号是黑色的,由一定数量的字母组成,每个字母都有一定的固定形状,这些(书写的)形状是可以识别的。

其次,符号必须与其所指代的事物有某种真实的联系,这样符号只能表示这个对象。 例如:肖像之所以是这个人的象征,是因为它是按照这个人的肖像画的,而这个肖像代表了这个“物体”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,肖像与物体之间,“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”,因为肖像的创作需要画家思想的中介,而人的出现在肖像中留下了某种关系。画家的心灵。 印象,画家就是根据这种内心的印象来画这幅肖像的。

符号存在的第三个条件是,符号必须被心灵识别为符号,或者符号本身必须能够与心灵对话。 简而言之,该符号必须在接收者的头脑/心中引起某种反应。 符号不仅让心灵了解其物质性,而且必须了解它与物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。 由此,它将人的思想带入到与物体的关系中,让心灵知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。 只有当符号定位时,心灵或灵魂才能根据该符号来推断其所指事物。 因此,符号使心灵产生某种想法——它所指事物的想法,这是符号的解释。

皮尔士将上述含义概括为:“我们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是通过符号获得的。因此,符号是一种一方面与其对象相关,另一方面又与解释者相关的事物。”

至于表象、对象和解释三部分的构成,则过于复杂,这里不再讨论。

二、符号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

皮尔斯并没有炫耀他的聪明才智。 他确定符号学旨在通过寻找意义的形式来解决意义问题。 形式既不是装饰,也不是内容的容器。 相反,形式是事物的本质,因为形式“是事物本来的状态”。 他说:当我们从事物的“共性”来理解它时,我们必须找到它的形式; 换句话说,“内容”一旦普遍化,就会以形式表现出来。 为此,他总是从数学引向符号学。 数学是最纯粹、最典型的形式科学。 它不需要涉及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状况。 例如,数学表明等腰三角形建立了哪些形式特征。 必要条件,无需考虑具体事物是否是等腰三角形。

与数学类似,符号学是最正式的,为所有意义活动构建了通用的方法论。 符号学是文化和社会研究中所能达到的最正式的理论,因而成为所有学科共同的“自由数学”。 皮尔士据此对科学建立了系统的分类,以确定符号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。 这是一个比符号学更大、更复杂的系统,涉及数学、逻辑学、现象学、伦理学、美学、形而上学等。

符号学被定义为“对所有符号所遵循的基本条件的分析研究”,其目的是确定“所有符号必须具有的特征是什么……”以及“符号在所有情况下可能是什么……”。 ”,符号学想要揭示的是,无论一个符号如何呈现,如声音、图像、思想、感觉、动作或自然发生的事件,使该符号得以存在的形式条件会出现建立的,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些。 表示、对象和解释。 更准确地说,符号学或逻辑学“是研究普遍且不可避免的符号规律的科学”。 皮尔士的符号学是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,而符号学常常被等同于逻辑!

——如果你对科学体系不感兴趣,如果你只想了解符号学本身,你完全可以忽略这一部分。

三、象征与真理的关系

符号如何与真理联系起来? 这真是一个神一般的问题。

皮尔士断定,符号展开的最基本驱动力是“灵魂与真理的接近”。 符号是用来表达意义的,而意义必须是真或假……人们追求意义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理,而真理是人类思想本身的条件。 True 意味着表示与其对象一致。

符号不仅与真理相关,而且与人际关系相关。 象征意义需要解释,而解释不仅仅是个人行为。 人们一旦追求意义,就必须进入人际社会关系,而象征意义必然是一种交往关系。 “每个思想都必须与其他思想对话……思想总是以对话的形式……对话本质上是由符号组成的。” 这种对话最终形成了一个“探究共同体”,这就是皮尔士的“真理融合论”。

由此,“真理”和“人际关系”也进入了皮尔士的研究范围。 他将符号学理解为一种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理论。 这样,符号学能不能跨入社会学、社会心理学,而又不至于变得复杂和庞大呢?

PS:在中外学术交流如此频繁的21世纪,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如此丰富和重要,为什么直到2014年才出现第一个中文译本? 这就不得不提到皮尔斯的生死。

皮尔斯于 1914 年去世,留下了 10 万页手稿。 作为“美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学者”,他的手稿涵盖哲学、数学、认识论、科学哲学、现象学、地理学、宗教、逻辑学、符号学等学科。 由于题材分散,不可能形成“经典”。虽然哈佛大学在1931年至1958年间编辑出版了八卷本《皮尔士全集》,但由于其复杂性和难度,至今无人将其翻译成中文。赵以恒教授为本书中译本撰写的序言《回到皮尔士》中提到涂季良编着的《皮尔士文选》,但涉及符号学的部分却较少。书中十二分之一的内容都是中国学者对皮尔士的引述,都是翻译和引文,并不系统——强调这个翻译的重要性。

读完之后,我有了以上的感想,谨此谨记。

【皮尔斯:《皮尔斯:论符号》,赵行智译,四川大学出版社,2014年12月第一版,售价:56.00元。 】